青春,是人生中最富活力与希望的阶段,也是价值观塑造、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。作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鲜活血脉,优秀学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个人未来,更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民族复兴的长远根基。正因如此,为青少年营造安全、健康、法治的成长环境,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近日,包头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,带着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,走进包头市第九十五中学,以 “优秀学子的法治成长指南” 为主题,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专项法治教育活动。
创新普法形式,让法治精神浸润青春心田
活动当天,包头市第九十五中学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,同学们眼神中充满了对法律知识的好奇与期待。检察官们摒弃了传统普法中 “单向灌输” 的模式,而是以 “法治如何定义青春成长” 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核心命题为切入点,迅速拉近与学子们的距离。在讲解过程中,检察官们结合校园里常见的学习纠纷、同学间的社交互动难题,以及青少年频繁接触的网络生活中的风险场景,比如网络谣言传播、不良信息辨别等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、鲜活生动的生活案例,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日常场景,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法治并非遥不可及的 “条文集合”,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“行为准则”。互动问答环节更是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,面对同学们提出的 “被同学欺负时该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”“网上购物遇到诈骗该怎么办” 等问题,检察官们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,通过层层引导,让学生们逐渐明白:法律不仅是约束不良行为的 “戒尺”,更是守护自身合法权益、护航成长之路的 “坚实盾牌”。
聚焦成长风险,以法治底线筑牢青春屏障
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面临各类风险与诱惑,若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清晰的法律认知,很容易误入歧途。基于此,检察官们紧扣青少年成长的关键节点,围绕 “金钱观念、情绪管理、认知边界、网络行为” 四大最易出现问题的核心领域,结合近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典型案例,提炼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风险点,以 “风险警示 + 法治引导” 的双重模式,为学子们敲响了成长路上的安全警钟。针对 “金钱观念” 问题,检察官们结合部分青少年因贪图小利参与 “帮人转账赚佣金”“出售银行卡” 等违法活动的案例,警示学子们警惕各类 “赚快钱” 陷阱,明确告知违法牟利不仅会面临法律制裁,还会对个人征信、未来升学就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;针对 “情绪管理”,检察官们通过分析校园暴力事件中,因一时冲动引发的严重后果,强调理性化解矛盾、合理宣泄压力的重要性,指出暴力冲动不仅会伤害他人,更会毁掉自己的学业与人生;针对 “认知偏差”,检察官们重点纠正 “别人欺负我,我反击就不算错” 的错误观念,阐明 “遭遇侵害绝非违法借口” 的法律底线,引导同学们学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,杜绝 “以错纠错” 的违法闭环;针对 “网络行为”,检察官们则明确虚拟空间并非 “法外之地”,详细讲解了亵渎英烈、传播不良信息、扰乱网络公序等行为的法律后果,让同学们清晰知晓网络行为的法律红线。
锚定长效护航,以法治力量托举青春梦想
随着活动接近尾声,现场氛围依然温暖而热烈。检察官们面向全体学子,送上了一段饱含期许的深情寄语:“优秀的人生答卷,需要法治素养作为底色;璀璨的青春梦想,离不开法律底线的守护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愿你们始终以法为尺,明辨是非曲直;以法为盾,抵御风险诱惑,让青春在法治的阳光下,绽放出最耀眼、最持久的光彩。” 真挚的话语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,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。此次法治教育活动,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丰富的法律知识,更让法治理念深深扎根心中,赢得了包头市第九十五中学全体师生的广泛赞誉。学校负责人表示,这样的法治进校园活动,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安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,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合作。而对于检察机关而言,此次活动只是护航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缩影。下一步,包头市、昆都仑区两级检察机关将持续擦亮 “法治进校园” 工作品牌,以 “佑幼鹿鸣”“昆鹏未检” 两级未成年人检察品牌为重要着力点,进一步完善法治教育常态化机制,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,定制更多个性化、精准化的普法课程。
(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 宋安琪)


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