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步履不停,发展环环相扣。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。站在“十四五”与“十五五”的交汇点,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。
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现代社会的血液。在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,我国坚定不移加快能源转型,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、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全面落实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,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推动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强供电保障,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。
有力支撑清洁能源发展
7月9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。今年5月底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.9亿千瓦;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.46万亿千瓦时;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“十三五”末下降11.6%……一项项数据,串联起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不凡历程。
茫茫戈壁,成行成林的风机徐徐转动;江湖之畔,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;山峦叠翠,抽水蓄能电站宛如碧玉镶嵌在山水之间……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,能源“含绿量”不断提升。
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、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,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,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,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。
“十四五”至“十五五”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期,能源电力结构加速转型,新型用电模式不断涌现,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,对电网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。公司加快特高压和主网架规划建设,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,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和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,在更大范围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。
白鹤滩—江苏、白鹤滩—浙江、金上—湖北特高压工程投运,西南地区的充沛水电源源不断送至华东、华中负荷中心;哈密—重庆、陇东—山东特高压工程推动西北煤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“沙戈荒”电力大规模外送……一条条电力“高速公路”连接起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。截至目前,公司累计建成41项特高压输电工程,架起了连接送受两端的能源桥梁,一张水火风光互补配置资源能力最强、全绿电供应时间最长的特大型生态电网逐步建成。
为了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,更好地消纳新能源电量,公司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。截至2024年年底,公司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9400余万千瓦,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5800万千瓦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能源转型步伐加快,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,更有质的优化提升。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引导新能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布局,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让需求响应更柔性、参与主体更多元,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促进发用电平衡与资源统筹优化,推动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提升……公司坚持综合施策,全力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,积极服务能源绿色转型。
目前,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、太阳能并网装机规模保持全球首位。预计到2025年年底,公司经营区并网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4.5亿千瓦,是“十三五”末的3.2倍,提前完成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2030年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;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大于38%,较“十三五”末上升超7.3个百分点;服务“双碳”目标贡献力达22.1亿吨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76.8%。
能源供给越发多元化,能源转型动能持续释放。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持续创新,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,加快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。
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,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可以想见,一个绿色的中国,在“十五五”时期,必将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活力。
“十四五”收官在即,“十五五”又将启航。公司将继续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,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,推动能源绿色转型,为国家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、实现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贡献力量。
发表评论